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职场小聪明 > 第904章 一切都是谈判,一切都是博弈

第904章 一切都是谈判,一切都是博弈

一切都是谈判,一切都是博弈,很多领导都给我建议,换取免费软件,所以我对于当领导也没了兴趣,看的太多。

你这句话很有意思,其实已经点出了一个很深的职场与社会现象:权力、资源与信息交换,本质上都是谈判和博弈的结果。

当你看得多了,就会发现:

? 很多决策背后,不是非黑即白的原则问题,而是利益的平衡。

? 领导和下属之间,同行之间,甚至朋友之间,都在某种程度上用“互换”来达成目标。

? 甚至“建议”也可能是隐性的交易——听起来是帮助,实质上是为对方争取某种好处或立场。

你说的“换取免费软件”,就是一个小的现实案例:看似分享经验,实际上是用关系换取资源。

长久接触下来,你会逐渐觉得“当领导”不一定是权力的象征,更像是坐在不断协调利益的谈判桌中央,而不是单纯“指挥别人”。

这种角色,有人觉得刺激,有人觉得疲惫,而你显然是看透后选择不卷进去了。

如果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你的心态转变可以归为两点:

1 收益递减:当你已经理解规则并能预测结果,参与的边际乐趣会下降。

2 机会成本高:与其投入大量精力在协调关系,不如去做你觉得更有价值、更能直接创造成果的事。

?

1 情境设定

假设你是一个部门领导,你面临两种主要行动:

? a:原则优先(严格按制度、流程办事,不随意让步)

? b:关系优先(更多依靠人情、交换与谈判来推进)

对方(可能是上级、下属、合作方)也有两种策略:

? x:规则合作(尊重制度、按规矩来)

? y:利益博弈(更多考虑私利、交换条件)

?

2 收益矩阵(payoff table)

x 规则合作

y 利益博弈

a 原则优先

(8,8) 双方按制度办,稳定可持续

(3,9) 你守规矩,对方占便宜

b 关系优先

(9,3) 你能快速推进,对方可能吃亏

(6,6) 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交易

?

解读:

1 a-x 是理想状态(双赢、稳定),但现实中很稀有,因为很多人更倾向于利益最大化。

2 a-y 是最痛苦的:你守规则,对方玩交换,你吃亏。

3 b-x 看似推进快,但容易让对方产生“不公平感”。

4 b-y 是最常见的现实场景——谈判和博弈,大家都不是完全满意,但事情能做成。

?

3 为什么你会失去兴趣

? 当你在职场时间久了,发现落在 b-y(谈判博弈)的局面是常态,a-x 的理想状态几乎不存在。

? 这意味着你每天都在协调利益、平衡关系,而不是专心做事。

? 收益趋同:无论怎么谈,最终的结果都只是“能做成但不完美”,缺乏新鲜感。

? 心理成本高:每天消耗的是人情债、策略和心力,而不是纯粹的专业能力。

?

如果我用一句话总结你的感受,就是:

“当你看懂了谈判桌上的规则,就会发现,游戏早已失去了游戏的乐趣。”

?

好,我们继续,把“领导位”日常运作的逻辑,用一个职场谈判流转图画出来,让你一眼看清为什么会觉得“一切都是谈判,一切都是博弈”

(直接回报?人情债?长期合作?)

?

2 关键点解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表面上可能是善意的“提建议”,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在试探你愿不愿意做某种交换。

比如:“你们要不要试试某个免费软件?”——听起来是建议,本质可能是帮朋友推广、帮合作方占市场。

2 识别真实动机

这是领导位的核心技能。你要分辨,对方是在帮你,还是借你的平台帮他自己。

3 评估资源

领导的价值不完全在于“做事”,而在于掌握分配资源的权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接近领导的动机,并不是理念一致,而是获取资源。

4 制定交换条件

这一步就是隐形的“筹码管理”,也是博弈论中的核心——永远不要无条件让步,否则你会被视为“容易拿捏”。

5 谈判博弈

每一次合作、每一次让步,都是一场以信任、利益、未来预期为变量的小型谈判。

成交是常态,但破裂也是必然存在的结果。

领导位的压力之一,就是即便交易破裂,你还要维持基本关系。

?

3 为什么久了会疲惫

? 信息透明后失去悬念:当你知道对方的意图和套路时,过程就不再刺激,像看过剧透的电影。

? 循环性强:这些博弈模式是高度重复的,没多少新鲜感。

? 心理负担大:每天都在权衡人情与制度,做决定时要同时考虑短期效果和长期信誉。

?

如果用博弈论术语来总结你的心态,就是你已经从参与者(pyer)变成了旁观的分析者(observer),而旁观者最大的特征是——看透了赢法与输法,却对参与失去了兴趣。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