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太平记 > 第342章 计策

第342章 计策

“是吗?可是我听人说你是乘坐着大船回来的!还有士兵护卫着!这又是怎么回事?”王后逼问道。

“陛下,我乘坐的是汉人使节的船只,那些护卫我的也是汉人使节的兵士呀!当时我身边除了几个奴仆,便一个人都没有了,根本无力去救助大王呀!”桑巴赶忙辩解道。

“撒谎!按照你说的,当时火势那么大,那为何汉人使节的船只和护卫都完好无损?

难道还长着眼睛,只烧扶南人,不烧汉人?”

“王后,您不知道。汉人在修建营垒的时候,都会将营垒邻近的草木清理干净,以避免遭到火攻。所以他们才没事的。他们发现大火之后,便派人在营垒附近的一处小溪迎候。我逃出火场之后,干渴难耐,来到溪水旁时被汉人兵士发现,才得以脱身的。当时汉人使节在溪旁等到了次日天明,都没有等到大王的消息,若是再拖延下去,只怕会被句町人所害,不得已才上船离开的。当时情况正是这般,您若是不信,可以询问同船回来的其他人,一一印证便是!”

王后听了桑巴的辩解,将信将疑,却又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桑巴丢弃自己丈夫的。只得叹了口气:“也罢,我一个妇道人家,突然丈夫没了,生死不明。惊惶之下胡言乱语,宰相您算是我的长辈,千万莫要见怪!”说到这里,王后起身双手合十盈盈拜倒。桑巴哪里感受她的大礼,赶忙起身避让,苦笑道:“您是大王遗孀,说什么都是应该的,老夫如何敢怪。只是眼下形势危急,还请您节哀顺变,以国事为重!”

王后皱了皱眉头,问道:“不知宰相说的节哀顺变,以国事为重是什么意思?”

“家中不能没有主人,象群不能没有头象。国家也是一样,如今大王下落不明,句町人的追兵随时都可能到,需要一个人主持国家大事,带领贵族和百姓们守卫王都,抵御句町人的进攻!”

“宰相说的是!”王后此时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你说的那个人是你自己吗?”

“不,不,不!”桑巴连连摇头:“当然不是。我年纪老了,又是个婆罗门,比起拿起弓箭射杀敌人,更擅长向神灵祈祷,主持祭祀仪式。我的意思是,在大王的儿子当中选择一个最得到神灵喜爱的,继承大王的王位,让他带领贵族和百姓,守卫王都?“

“原来如此!”王后松了口气:“可是我的丈夫现在是下落不明,而非已经确定死了,怎么可以让人替代他为王?而且他的几个儿子年龄最大的一个现在才九岁,还在玩耍的年纪,哪里有能力为王呢?”

“王后陛下,如果是平常的时候,当然不能让一个九岁的孩子替代父亲为王。但现在可是万分危急的时候,您想想,如果大王现在已经去世,那自然不必说,即便大王还活着,他短时间内也无法回到王都,而敌人随时都可能来到,如果王都陷落,失去了祖先留下的财库和毗诗奴神的圣地,他就算还活着,恐怕也不能算是扶南人的王了吧?而只要能击退敌人的入侵,就算立了大王的儿子为王,也可以事后让其将王位还给大王。至于为王的能力,您身为他的母亲,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他,治理国家!此时的人民需要的与其说是一个国王,还不如说一面旗帜,九岁的王也是王,总比空无一人的王座要强!”

听了桑巴这番话,王后愈发满意,她的眼睛闪铄着满意的光,口中却道:“可是句町人那么厉害,就连大王都被打败了,我一个女人家,有能力抵挡他们的进攻吗?“

“请王后您放心!”桑巴答道:“大王先前与句町人交战时,已经取得了胜利的。句町人是用了火攻的诡计,才打赢了。但火攻这种诡计只能用一次,不能用第二次,只要我们有所防备,就没用了。王都周围的村落里能够拿起武器的男人至少还有十几万,仓库里的武器和粮食更是堆积如山。如果用那些武器和粮食来招募士兵,向周围的城邦请求援兵,很快就能聚集一支大军的!“

“事情恐怕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王后摇了摇头:“拿着长矛和弓箭的步卒的确要多少有多少,可是战象呢?大王出征时可是已经把所有的战象都带走了,现在王都只有几头骑乘用的大象,要想捕捉训练战象都不是短时间的事,没有战象,是很难打赢的!

“这个您无需担心!”宰相笑道:“汉人的援兵已经在路上了,只要我们能坚持些许时日,汉人的援兵就即将赶到,帮助我们把句町人打败!”

“你确定汉人是站我们这边的?可是我听说此番句町人是得到了汉人天子的官职的!”王后疑惑的问道。

“这个臣可以担保!”桑巴自信满满的答道:“汉人使臣的卫队参加了我们对句町人的战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一切的了,所谓汉人天子的官职都不过是句町人的谣言罢了!”

“是吗?”王后将信将疑的看了看桑巴,最后叹了口气:“好吧,这时候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希望神灵怜悯扶南人了!”

没有月亮。

浓墨一般的天空,连星星都吝啬光,只有极点模糊的亮点,就象远村冻僵的灯光,风是有的,贴着地皮扫过来,卷起枯草败叶,打在裤腿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这点声响,却越发衬托四野的沉寂。

队伤是一条沉默的,流动的河。

你无法看清人的脸,只能看到一个又一个模糊的背影,在眼前晃动。绯色的外袍几平与这无边的夜融成一片。他们身上的甲叶,长矛的枪尖,偶尔会反射出一丝极其微弱的天光,旋即便消失在黑暗中,就象蛰伏巨兽闭上的眼睛。脚步踏在干硬的土路上,闷闷的,沉沉的,一步又一步,连成一片,形成夜里唯一的心跳。

“这夜里应该不会被扶南人发现吧?”看着鱼贯走出营地的兵士背影,虞温低声道,象是问自己,又象是问别人。

“郎君多虑了!”徐温低声道:“这么的天,莫说是,便是野兽都看不到!”

“但愿如此吧!”虞温叹了口气:“我们眼下只有四百人,就算人人都是铁,四百人也当不了什么事。所以要想安扶南人的心,就必须用计,让他们以为我们有更多人马!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郎君请放心!”徐温笑道:“这些蛮子懂得什么,怎么识的破您增灶减兵之策!”

“若是如此就最好了!”虞温笑了笑,面色一冷:“你我身在异国,距长安万里,若是稍有不慎,便是尸骨无存,诸事须得谨慎!”

“喏!”徐温肃容道。

这一晚,王后睡得并不好。

噩梦一直困扰着她,纠缠着她,让她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即无法享受安眠,又无法保持惊醒。直到黎明时分,她才悠悠醒来,只觉得浑身上下都是黏黏的汗液,十分难受。

“我要沐浴!”王后翻过身来,对自己的女奴道。

奴仆们立刻忙碌了起来,她们搬来巨大的木桶,将烧好的热水注入其中,然后倒入凉水调节温度,当调节到差不多时,王后才在侍女的搀扶下走入木桶,热水漫过她的身体,直至下巴,这让她有种回到母亲羊水中的舒适感觉。睛,放开四肢,仰天躺下

任凭热水淹没自己的面孔,乌黑的头发在水面飘散开来,仿佛一朵盛开的黑色莲花。

作为一个妻子,王后对自己的丈夫并没有多少爱慕之情。出身于世代与王族联姻的显赫贵族,她早就接受了成为国王众多妻子之一的命运。但接受不等于喜爱,对那个傲慢自大,永远沉浸在各种物欲享受之中,把自己不当一回事的丈夫,王后也的确无法产生任何爱慕之情。

所以当王后得知自己的丈夫很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时,心中与其说是悲痛,还不如说是震惊和恐惧。说到底,扶南王再怎么奢靡放纵,没有王家风范,但只要他没有废除王后之位,这两个人的利益就是一致的。王后还没有愚蠢到把一己的好恶和利益混为一谈。这也是她先前没有对宰相桑巴下毒手的真正原因在国王生死不明的现在,她需要一个熟练的助手帮助自己控制国家。

但汉人军队真的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吗?

王后当然不会愚蠢到宰相说什么她就相信什么,凭借与生俱来的本能,她就能判断出这一切有那位汉使在后面搞鬼,原因很简单,扶南王带去的几万大军全军复没,而他那几百人却毫发无伤,而且还把宰相平安送了回来。显然,汉使应该和桑巴已经结成了某种联盟,否则桑巴根本不可能活着回来。但桑巴有一句话没错,汉人的确是扶南国现在需要的外援,只是代价是多少呢?

想到这里,王后突然感觉到一阵呼吸急促,她赶忙浮出水面,喘了几口粗气。

“派人去邀请汉使!”王后沉声道:“就说我中午将设宴款待,感谢他救回宰相之恩!”

“是,陛下!”

王后的侍女回来的很快,她的主人还在擦干头发。这让王后有些惊诧,还没等她开口询问,侍女就跪了下来,满脸惊慌的说:“汉人,汉人的援兵到了!“

“什么?”王后问道:“在哪里,有多少人?”

“汉人的船就在湖面上——”

没等侍女禀告完毕,王后就一把推开给自己擦干头发的女奴,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卧室,登上王宫的塔顶,在那儿,她可以清楚的看到十馀条大小不一的船只正停泊在汉人营地附近的码头,士兵正通过跳板鱼贯上岸。王后下意识的攥紧拳头,指甲深深的刺入掌心。

“请贵使满饮杯中酒!”王后举起酒杯,她那张美丽的脸上满是殷勤的笑容:“宰相伺奉了鄙国两代君王,实乃鄙国的柱石大臣,此番贵使能将其救回来,着实是难报的大恩!”

“不敢!”虞温举起酒杯,却没有饮下:“当时能救回宰相,不过是碰巧罢了,而且未能将大王带回来,哪里敢受王后陛下如此感谢!”

“唉!”王后叹了口气,双目微垂,那张美丽的脸上露出软弱而又哀伤的神情:“我本是一个妇道人家,本想在宫中服侍君王,养育孩儿。却不想遇到这等天崩地裂的大难,丈夫不知去向,外有强敌,膝下只有稚儿,当真是不知道应该应该如何是好!”说到这里,她不禁哀哀切切的哭了起来。

虞温见状一愣,下意识的看了旁边的桑巴一眼,只见对方双目微垂,右手按着胡须微微摆动,顿时会了意,暗想这妇人看上去柔弱,却颇有城府,倒是不能小视了。

虞温心里有了底,口中便道:“王后陛下不必如此,尊夫眼下只是下落不明,倒不一定就落入贼人之。只需严守家业,耐心等待便是了!”

“那就多谢贵使吉言了!”王后抽泣了两声,道:“宰相劝我这关口先立小儿为王,不知贵使以为如何?“

“国不可一日无主,宰相说的自然是正理!”虞温道:“而且这还有一桩别的好处。”

“别的好处?什么好处?”

“贵国大王下落不明,眼下无非有三种情况:第一,已经身死,这自然不必说了,立新君不过早几日晚几日,并无区别。第二,已经逃走,只是还没回来,这个也好说,无非到时候让新君还位于旧君便是。唯有第三件,麻烦得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